2025年3月27日至28日,内蒙古青少年普法教育工作委员会在呼和浩特市召开全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宣讲活动工作总结暨交流培训会,对2022年以来“两法”宣讲工作进行总结、经验交流、培训及参观学习,同时对宣讲《未成年人保护法》《家庭教育促进法》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授牌和表彰,阿拉善左旗人民检察院被授予全区开展“两法”宣讲活动“标兵单位”荣誉称号,并作经验交流。
锚定目标靶向发力,构建多维普法体系
新修订的“两法”正式实施后,我院立足检察职能,将“立体化普法网络建设”作为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的重要抓手,构建起“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法治宣教体系。通过家庭教育指导站、校园普法课堂、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等特色平台,运用“法治讲座+模拟法庭+小小法治讲解员”等多元模式,实现从监护责任强化到校园法治浸润,从社会保护网络织密到特殊人群精准帮扶的全链条覆盖,致力于将法律条文转为守护未成年人成长的刚性约束,将法治理念内化为社会各界的自觉行动。
创新载体多维普法,探索精准滴灌式宣教模式
精准定位宣讲对象,分层分类覆盖
构建家庭法治课堂,强化监护主体责任。一是联合额鲁特街道、教体局、妇联、关工委在紫苑华庭社区成立全盟首个家庭教育指导站,开展“家长法治课堂”,重点讲解《家庭教育促进法》中“依法带娃”的责任义务。二是针对涉罪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监护人未妥善履行监护职责的家庭,结合案件特点,为其家庭量身定制个性化的亲职教育方案,共发出《督促监护令》10份。
打造校园法治矩阵,筑牢成长防护堤坝。法治副校长实职化履职,积极扮演好“三大员”角色。推动学校组建学生法治宣讲团,开展模拟庭审,当好学生普法“指导员”;开展法治绘画比赛、招募“小小法治讲解员”等系列法治实践活动,当好校园法治“宣讲员”;帮助学校完善各类制度,监督相关职能部门净化校园周边环境,当好平安校园“监督员”。法治副校长张彩虹在内蒙古自治区第一届优秀青少年“模拟法庭”评选活动中被评为“优秀指导员”。截至目前,共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84场次,受众达1.7840万人,2219名青少年走近基地体验沉浸式法治教育。
织密社会保护网络,激活基层治理末梢。一是守护未成年人“舌尖上的安全”。联合旗市场监督管理局就学校饮食安全配餐工作开展专项监督检查活动。二是净化校园周边娱乐场。联合旗公安局对校园周边网吧、KTV等娱乐场所开展专项检查,并为经营主体普及“两法”等未成年人保护领域法律法规。三是开展检察开放日系列活动。邀请未成年人保护相关单位的领导及代表参加,共同探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四是开展儿童关爱服务活动。针对困境儿童群体,联合民政、街道办等部门,送去“爱心礼包”,开展心理辅导。
深化协同联动机制,构建“检察+N”工作格局
一是“检察+联席会议制度”。与公安、法院、等部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推动“两法”落实与强制报告、入职查询等制度衔接。二是“检察+智慧监督平台”。联合教体、公安建立未成年人临界预防法律监督模型,截至目前,梳理出 “五类学生”983名,排查出涉违法犯罪未成年人80余人,并通过开展心理疏导、关心关爱、家庭教育指导等方式,帮助2名在校学生改正错误。三是“检察+入职查询”。积极协调、监督旗公安局、教体局对全旗范围内在校园内工作的教职员工共计2637人的违法犯罪记录进行全面排查,实现对未成年人保护关口前置。
未来规划
此次荣获“两法宣讲标兵单位”称号,既是对未检工作的充分肯定,更是对未来持续深化法治宣传教育的激励。下一步,阿拉善左旗人民检察院将继续以“求极致”精神深化普法实效,持续构建“检察+N”工作格局,打造“家庭-学校-社会”立体化宣传矩阵。充分发挥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作用,创新沉浸式普法模式。实施“法治种子”培育计划,持续招募“小小法治讲解员”,让法治阳光助力未成年人成长。